枪杆子里不仅出平安,也出尊严 — 小议华人为何该拥枪

Photo Credit Jay Heike

今天要聊的这个题目,我思考良久。这个话题不仅仅涉及历史文化、法律沿革、社会思潮,还很难与党派政治和意识形态脱开关系,绝非能在寥寥数语中掰扯清楚。这是我迟迟没有落笔的原因。但是,最近在这个国家正上演的种种乱象,让我回忆起了近些年发生的一些事件。关于华人拥枪的必要性,我不吐不快。
今天,我们不说政治,不谈法理,不扯任何虚头巴脑的理念和理论。我们只聊关乎日常生活的大白话道理,那些无需争论,你我一眼即能明白的common sense。
在美国的亚裔人口约占美国总人口的百分之七,而华裔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一。亚裔,尤其是东亚裔,经常被人称为“模范少数族裔”。和许多赤手空拳来这个国家奋斗打拼的移民一样,一代又一代的华人们通过自己的勤勉聪慧、踏实上进,在这里站稳脚跟,实现着自己的美国梦。与此同时,受到内敛自持的儒家传统文化影响,华人们大多不爱惹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是我接触的华人群体里很多人的信条。的确,势单力薄,生活在异国他乡的我们,想改变美国主流社会岂不难比登天?有时候吃点眼前亏,自己咬牙忍一忍,事情就过去了,继续闷头苦干发大财,才是正经。
然而,在我看来,正是这些在许多情况下可以说是过分的容忍,给不少人造成了一种华裔人善好欺的感觉。

是祸躲不过,公平也有度
你不惹事,事也找你。一味依靠躲避,并不能带来100%的安全。犯罪分子不会因为你高高挂起免战牌,就停止对你的伤害。所以,不惹事之外,还要有不怕事的底气。
公平公正,是我们每个人对社会的诉求。但是对公平的追求,不该是在关键时刻手软的借口。紧急情况下,保护自己的人身财产安全应是第一要务。这种时刻再做道德辩论心慈手软,就会陷自己和家人于更大的风险。入室抢劫的犯罪分子,或许其目的只是偷东西而已。但是当他面对着你我,或者是家里的老人和孩子的时候,我们并没有时间做全面评估来选择最小伤害能达到目的的手段。如果是我,我会毫不犹豫选择用压倒式的武器和暴力来对待这些正在威胁我或者是我的家人的那些犯罪分子。所以,这个时候,你手里的最好选择不是菜刀,不是棍子,不是电锯,不是开水,只能是枪!我希望,而且相信你也会做出与我同样的选择。

枪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枪是万万不能的
在美国,即使是最深蓝的地区,如加州、纽约,麻州等等,其居民都一样享受着宪法第二修正案的权利。为什么我坚定相信无论身处何地的美国华人都该行使这份宪法赋予的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而拥枪呢?数据是最有力的证明。根据homeland security digital library的数据,美国各城市警察的平均反应速度大概在18分钟左右。根据Jacksonville State University 2013年的学术报告,以入室抢劫为例,犯罪分子的犯罪行为通常为1分30秒到12分钟之间。而美国最高法院在1981年的Warren V. District of Columbia案卷中进一步说明警察作为执法者,没有保护民众个体安全的义务。与此同时,武器在私人之间买卖,虽然是基本人权,但也是一把双刃剑,心怀不轨的不法之徒往往也可以通过非法渠道得到枪支。 
换句话说,犯罪分子很有可能拥有枪支。而就算你在第一时间内报警,警察也很难在犯罪分子施行犯罪的同时到达现场,警察也并没有义务保护你的个人安全。
那么,保护我们个人安全的责任就结结实实地落在了我们每个人自己的肩膀上。作为经常被视为胆小怕事的华人群体,自然就多多少少就会成为一些犯罪分子眼里那最理想的目标。但是如果有越来越多的华人自己也拥有武器,并不惮于使用武器。一来二去,就能抹掉胆小怕事的刻板印象,不让那些犯罪分子觉得华人群体是任人宰割的羔羊。这样,无论是有针对性的预谋犯罪,还是看到华人才想下手的机会犯罪,都会大大降低。

华人有一句老话: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美国这个大熔炉,自由民主不假,但同样也鱼龙混杂。我们华人不应该再软弱下去了,对待那些视华人为犯罪目标的罪犯,我们应该坚定地拿起武器保护自己。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坏人来了,迎接他们的那是枪!

Me, Myself and My J-frame– 青梅煮酒论好枪

Daily Carry: S&W 442-1, Benchmade The Infidel Auto Copyright William Duffer Photography

一入枪门深似海,从此空匣不出门。距离我最初接触到这些长枪短铳们,已经有将近20年了吧。从第一天拿下CCW执照开始,只要条件允许,就几乎没有一天身上没有枪的。从小马哥的M9,到约克上士的1911,从007的PPK,到Jack Bauer的HK P2000,几乎都做过我的“贴身保镖”。然而仔细掐指一算,实际上我最长带在身边的并非那些超级炫酷的半自动手枪,而是一把简简单单的Smith and Wesson近两寸管的J-Frame左轮手枪。

不是所有的左轮,都是Smith and Wesson
左轮手枪向来是Smith and Wesson的看家菜。虽然,左轮手枪并不是Smith and Wesson发明的,但从1857年的model 1至今,左轮手枪从来没有在Smith and Wesson的工厂里断过工。他家左轮手枪的做工之精湛,可以说世界上没有其他任何一个厂商能望其项背。业内常有一句话来形容Smith and Wesson的左轮手枪:There are two kind of revolvers, Smith and Wesson, and everyone else。Smith and Wesson的左轮手枪有口皆碑之程度,可见一斑。
J-Frame是Smith and Wesson现今所有生产的左轮手枪里构架最小的一种。又因其整体构架较小,一般只能装载5发子弹(注:除.22口径可以装10发子弹以外)。我的这把422-1,则进一步采用了更特殊的设计:没有裸露在外面的击槌。这样的设计,让枪不会因为击槌在运动时的刮碰而在射击时出现问题。除此之外,枪体不像多数手枪那般采用高碳钢或者不锈钢,而是选择了较轻的合金制作,从而大大减少了枪身的重量。不到两寸长的枪管长度,合金的整体结构,5发子弹的容量,无外露击槌,可以说这把枪的设计就是为了CCW而诞生的。

Smith & Wesson 442-1 with Federal 38spl Copyright William Duffer Photography

J-frame,一万个带你出街的理由
强枪三千,为何单爱这一支?J-frame的优点千千万,但选择时时带它出门最重要的原因,归结于其小巧玲珑的体积,几乎适用于任何情况下携带出门。尤其是在条件不允许携带体积较大的枪械时,J-Frame就更加显示出了自己的优势。无论是晨练夜跑,还是逛街买菜,即可以把它装在腹带的枪套里,又可以把它揣在普通休闲服的衣兜里。
家里枪多选择多。平时出门时,腰上挂着的半自动手枪一直在换,但不论腰上挂的是哪一把手枪,我的后备手枪永远都是这把J-Frame左轮。

Perfect carry, Copyright William Duffer Photography

小而弥坚,大有可为
J-frame个儿虽不大,但战斗力却不小。说我杞人忧天也好,胡思乱想也罢,CCW对我而言绝不仅仅是一张可以带着枪在街上溜达的执照而已,而是让人能在关键时刻保护自己的保命符。路遇突发状况时,身上的半自动手枪或许会突然卡壳不给力,而左轮手枪却永远不会掉链子,可以让你毫无顾忌地连续打出弹仓里所有的子弹。当然,同样是5-6发子弹的微型半自动手枪也可以连续发射,但是其子弹的威力,却远远不及左轮。另外,如果一旦发生近距离缠斗,或是被人打倒在地,左轮手枪的威力就更加显著。我可以直接拿它抵住目标射击,而并不用考虑使用半自动手枪时的一些问题,例如:在抵住目标的时候,半自动手枪很有可能因为上机夹被推后而造成扳机失效,等等。

今天和大家分享了一下我身边常带着的Smith and Wesson J-frame 442-1。作为不收钱的自来水,大力推荐完全源自于个人体验与喜好。就像在之前的文章中所提,CCW用枪琳琅满目,可选择范围很广。至今,我还是会有那种不知道今天出门应该带哪支的选择困难症。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无论我腰上的第一选择是哪一把,衣服兜里的那把后备枪,一定是这把442-1。

好了,今天的好枪推荐就扯到这里,下回再聊。

在家啪啪啪,也能练出神枪手 — 无弹射击训练指南

photo credit Simon Infanger

春暖花已开,病毒仍未去。 掐指一算,我禁足在家已有数月。遥想那些横枪跃马,来去如风,在靶场玩耍的日子,恍若隔世。轻拭去架子上成排子弹上的灰尘,回忆着火药燃烧后的味道和子弹飞出枪膛那一瞬间的感觉。手痒痒的,心也痒痒的。哎哎哎,先别急着抡起铁锹在自家后院盖靶场!虽然,你我都困于斗室,射击却不是只有在靶场里才能操练提高。只要方法得当,在家里,无“实弹”,一样能提高自己的射击能力。
今天,就跟大家唠唠,在家如何啪啪啪大练枪。

上课之前先敲黑板:确保自己周围没有子弹,没有子弹,没有子弹!安全第一!

练习一:空枪射击

Photo credit Jp Valery

射击前请注意,打开枪膛,检查,检查,再检查,千万不要有实弹!

在网上随手一搜“Dry Fire”,便可以看到相关文章无数。“Dry Fire”可不是自己手欠,闲来无事,扣着扳机过干瘾。既然是训练,当然就要目标明确,目的鲜明。拿我来说,一般会在墙上(外墙)为自己寻找或者制造一个目标(钉上一张扑克牌之类的),然后可以从3-5码距离开始训练,渐渐拉远。
Dry Fire的时候切忌操之过急,注意自己的呼吸,注意自己有没有把缺口、准星、目标的三点,连成一线。更要注意的是,在扣下扳机的一瞬间,自己的动作有没有影响到刚刚瞄好的三点一线。
这里有个小小的提示:初学者在瞄准的时候往往会下意识地闭上一只眼睛。如果有可能的话,建议大家尽量尝试睁开双眼进行瞄准。在实战中,闭上一只眼会大幅缩小自己的可视范围,用双眼瞄准能让我们更好地注意到自身周围的风吹草动。开始的时候,也许你会觉得很别扭,但是和很多事情一样,时间久了,也就适应了。而一开始养成了好习惯,日后提高也就更容易。一旦积习难改,日后纠偏所耗费的精力会更大。

练习二:Airsoft射击

Photo credit Antonio Grosz

Airsoft,可不是奥利匹克运动会上的那种气枪,而是使用6毫米BB弹的气枪,以压缩绿气(green gas)做为传动。最早,airsoft的出现是为一些军迷设计的仿真模型。后来,因为采用了绿气,这些airsoft的仿真枪在控制方面越来越像真枪。不仅有和真枪一样的外观,在运用时还有一定的后坐力。更有甚者,其拆解的过程,也与真枪非常相似。
和Dry fire一样,在使用airsoft气枪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安全,考虑到BB弹的体积和形状,使用时一定要注意对自己眼睛的保护。笔者建议训练时戴好防爆眼镜,以防万一。
Airsoft的子弹虽然也有一定的穿透力,但力度远远低于用二氧化碳的气枪。尽管如此,我在这里还是建议训练时找一个厚实一点的纸盒子作为目标,这样可以有效的阻止打出去的BB弹在屋子里乱飞。
由于是模型枪,airsoft的枪型多种多样,几乎涵盖了所有真枪的枪型,不仅手感和真枪一样,还可以使用和真枪一样的配件。每次扣动扳机的时候还有神似真枪的后坐力,又进一步加强了训练的真实感,可以说airsoft是无弹射击训练里不可多得的好伴侣。

    关于无弹射击训练,我们今天就先粗浅的聊到这里,咱们今天就此别过啦,下次再聊。

器大者声必闳,行远者枪需重 —— 谁说出街不能带“重武”?!

书接上几回,咱这回从隐蔽持枪(CCW)的枪型选择、持枪技巧一路说到了配件使用和衣饰穿搭。似乎已涵盖了CCW的各方各面,但其实不尽然。子曾经曰过: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要在CCW时践行此句话的真谛,就绝不该止步于随身携带的手枪。好容易申请到CCW的你我,应该充分发挥CCW的价值,更系统完善地防卫自己。就小型武器而言,传统意义上的手枪其实是持枪者的最后一道防线。资深从业者,闪电牧场(Thunder ranch)的CEO科林·斯密斯(Clint Smith)曾说过:handgun is a way shooting to your rifle,大意是说但凡条件允许,长枪永远是实战的第一选择。

但在外行走毕竟不似在家,携带真正意义上的长枪在大部分场景中似乎并不现实,但有两类枪型,部分解决了出街无法带“重武”的困扰。那就是Pistol Caliber Carbine和Rifle Caliber Pistol,前者为使用手枪子弹的卡宾枪,后者为使用来福枪或卡宾枪子弹的手枪。今天在这儿,咱就来道道它们的短长。

一寸长一寸强的Pistol Caliber Carbine(PCC)

PTR 9C pistol with brace,Copyright William Duffer Photography

PCC,顾名思义,就是用卡宾枪设计来发射手枪子弹。这么做的理由很简单 — 要集两种枪型之所长。1)使用卡宾枪设计,后坐力更好控制,打击目标也就更精准;2)枪管远长于普通手枪,使得火药在发射子弹时有更完整的燃烧过程。如此这般,火药的推力便能更完整地传导给子弹,子弹的初速度也就更快,弹头对目标的打击力度自然也就更大;3)子弹容量远高于手枪,火力大大提升,解决了普通手枪在自我防卫时火力不足的问题。

CSP,则是鄙人自己对这类枪的统称。这类枪外型虽更似卡宾枪,但实则是使用手枪子弹的手枪,举例来说,市面上类似MP5的仿制系列,虽然也是手枪(MP5,原意是Machine Pistol 5),但是枪管长于一般手枪,而短于卡宾枪。这类枪,同样具有和PCC一样的优点。

一寸短一寸险的Rifle Caliber Pistol(RCP)

RCP,就使用而言和普通的卡宾枪无异,只是枪管明显短了不少,而且枪托改成了辅助残障人士使用的固定器。虽然枪管的长度有所改变,但由于还是与原本的卡宾枪或来福枪同样的型号,在较近的作战距离内,子弹的速度和对目标的打击力量还是远胜于传统手枪。

与此同时,没有了法律对来福枪枪管长度的最低限制,此类枪的机动能力也有了大幅度地提高。在CCW时,比传统卡宾枪或来福枪要轻便许多。

“重武”随车,心态很佛

Copyright William Duffer Photography

            当然,枪管长了,子弹多了,自然会造成随身携带的不便。毕竟,枪也不是软剑,不能绕腰三圈。那还如何隐蔽式携带呢?笔者在这里引入一个新概念,那就是所谓的trunk gun(后备箱里的枪)。

            比起随身携带,上文中介绍的枪,更适合被放在后备箱里。这样一来,突发状况下,就有了既衬手火力又强的备用武器。试想,月黑风高,加班晚归,突然发现有歹人正意图闯入你家,除了报警之外,停下车,抄起后备箱里的PCC或RCP,是不是能更迅速有效威慑赶走歹人?(个人建议,仅供参考)。

当然CCW,是个永远也说不完的话题;选枪,也是个永远也说不完的话题。我只想与各位分享这些年来自己小小的一点心得体会。此外,需要多提一句的是,对于RCP的规管,法律上经常有变。各州相关法律,也不尽相同。所以在购买或组装之前,请先查一下所在地区的法律法规。否则一不小心触犯了联邦法或是州法,那可就得不偿失了。唠嗑结束,下回继续~

带枪更上一层楼,这些宝贝得入手 — 为CCW锦上添花的实用配件指南

Copyright William Duffer Photography

书接上回,配齐了我们聊到的隐蔽式随身携枪(CCW)必备配件,基本上就可以做到轻松舒适带枪出街了。当然,和家防用枪的配件选择一样,除了基本标配,还有各种能进一步提升战力,增加舒适度,为CCW锦上添花的配件。这些宝贝们,能让持枪者,在突发事件中如虎添翼,更有效发挥出枪支的最大威力。今儿,咱就来聊聊“花”,给大家种种“草”。

黑暗中给你不黑暗的眼睛 — 手电

若问我心目中第一要考虑的配件,那非手电莫属。首先,突发事件,多发于月黑风高夜。手电,成就了黑暗之中你的眼。更有甚者,一些高功率的强光手电,除了照明功能之外,还能摧毁目标的视觉。坏人他强任他强,一旦睁不开眼,自然就失去了大部分进攻能力。强光给眼睛造成的暂时性伤害,可以成功地将你和目标之间的距离拉开。生活不是影视剧,并不需要大义凛然上前与坏人拼个你死我活。许多情况下,最优的做法是与坏人拉开距离,使他无法靠近,为自己争取到更多时间和空间而不受伤害。

手电分两种:独立光源和非独立光源。

独立光源指的是独立于枪支的手电。这种手电比较灵活,因为并非每个突发情况都需要拔枪相向。试想,在漆黑的停车场里不小心手滑丢了钥匙,难道还要掏枪寻找么?当然不用,这时有个独立光源手电,直接拿手电出来就ok,也不至于吓到来往路人。

当然,灵活是把双刃剑,独立光源在配枪使用时的问题是显而易见的:其稳定性和非独立光源不可相提并论。而且,危急时分本可以一手持枪,一手打电话报警。当光源需要额外手持的时候,会大大增加报警的难度和速度,让情况变得更为复杂。

非独立光源恰恰相反,它们与佩枪捆绑在一起,使用时更方便单手操作,而且光源指向稳定,永远对着枪口的方向。当然,它的缺点便是失去了独立性,不再是个能单独作业的“手电”了。

无论你选择何种光源的手电,购买时都要注意几点:1)亮度。现在的强光手电照明指数一般用Lumens来表示。数值越高,手电越亮。通常,高于70Lumens就能达到阻碍目标视线的效果。2)光的扩散性。好的手电,在扩散性上要有好的平衡,一方面,光源需要一定的扩散度,从而照明面积更广;但另一方面,光源又不可过度扩散,导致光的强度减弱。3)暂时式开关。有这种设计的手电,只有在使用者按住开关时才会亮。这个功能对配枪使用的手电非常重要,黑暗之中,亮光醒目,如果开关不易,而迫使持枪人长时间开着手电,容易暴露持枪人的位置,而造成不必要的危险。

备胎到老,你更安好 — 后备枪支

Copyright William Duffer Photography

业界有句老话:“Two is one, one is none”,说的就是后备枪支的重要性。“枪又不是筷子,还得带一对儿?”肯定有不解者会这么问。是的,一不是江洋大盗,二不是人民警察,你我普通百姓,如果不是为了拗个双枪造型,耍帅拍照,为啥出门要带两把枪呢?

枪和任何机械设备一样,都有耗损,都会出现故障。突发情况下,一旦遭遇故障,排查问题,解决问题,对你我普通人而言并非易事。而在一把枪出现问题时,有另一把立马顶上,才是最安全的应对方案。就算没有故障,危急时刻,后备枪支也给自己提供了更多的火力支援和心理支撑,何乐不为呢?

一般后备枪支都要比正常携带的枪支小一些,子弹容量就会受到影响。而且还要找地方隐藏。所以后备枪支到底带还是不带,还是持枪人自己根据具体情况做出判断。

要松度不要风度 — 服饰

因为要出街,CCW和穿衣打扮自然也有联系。合适的衣着搭配,可以更好地隐藏随身携带的枪支。据说已经有不少厂商和设计师,开始为CCW设计专用衣着,为持枪者提供更舒适的携带环境,也更方便他们取用枪支。如此这般,就不需要因为带枪的位置不对而别扭整天。

当然,为了CCW,可能需要作出一些时尚上的牺牲。毕竟不是人人都是007,可以西装三件套,掏枪只1秒。例如,夏天带枪,就不适宜穿一些过紧的衣服,冬天带枪,则不适宜过于厚重多层的衣服,不利于上肢灵活。所以,也许本来是时尚,时尚,最时尚的你,可能会因为需要CCW而告别自己潮人的称号。

说了这么多,祝大家CCW猛如虎,让这些配件让您如虎添翼,按上小翅膀自由飞。关于CCW的话题就暂先到这里,下一回,我们聊聊枪支设计里的那一朵奇葩。

带枪要酷帅,还得买买买 — CCW必备配件种草指南

Copyright William Duffer Photography

隐蔽式枪支携带(CCW),望文生义,拢共分三步,把手枪拿起来,把手枪别腰上,把手放下。似乎只要如此,便万事大吉。事实上,非也非也。CCW除了要根据自身情况选定合适的枪,配件选择也不可小视。合适的配件,不仅能大大增加持枪的安全性与舒适度,更能更好地隐藏枪支。毕竟,CCW,C字当头 — Concealed,隐蔽是奥义。持有武器而不被发现,不仅可以在与常人交往时更轻松愉快,还能在应对坏人时出其不意地占领先机,更有效地自我防卫。今儿,咱们就来聊聊那些带枪出街时必不可少的配件。

腰带

腰带,可能是最被带枪新人忽视的一个配件。谁还没个腰带呢?是的,长的短的、粗的细的、皮的布的,你的衣柜里绝不可能只有一条腰带。但无论你拥有的是千金难求的爱马仕,还是平价量大的沃尔玛,普通的时装腰带往往并不适合带枪。

普通腰带的目的通常只有一个:跑走蹲跳,裤子不掉。由于缺乏特殊加固,时装皮带们大多抓不紧枪,甚至因为无法承载枪的重量而在使用时断裂。

时装皮带和特制的CCW皮带的不同,Copyright William Duffer Photography

与之相对的是CCW专用腰带,拿起的直观感受就是比时装腰带更为结实,而不那么柔软。只有这样的设计才能更好地支撑枪极其配件。试想,一把装满子弹的枪,一两个备用弹匣,重量远远超出了手机、钥匙、和时髦的汉显BB机(俺就是90后,不服来咬)。如果没有特殊加固,不仅会因为多余的移动造成携带者的不适,还会因为质地过软而阻碍携带者拔枪动作的稳定性。

综上,只有选对腰带,才能为CCW打下好基础。

枪套

枪套的重要性,无需赘言。好刀要好鞘,好枪配好套,除非你想扮演李向阳(俺就是90后,不服来咬),带枪出街一定要有靠谱的枪套。市面上常见的枪套多由以下几种材料制成:皮革,Kydex(一种耐磨性极高的塑料),皮料和Kydex的混合材料,以及布料。

各种材料,各有千秋。

皮制枪套,走的是传统经典路线,价格上往往比其他材料更高。买回家以后,枪和枪套需要一段磨合时间,才能更好为使用者服务。就像玉石古玩会在长时间的把玩中长出包浆一样,皮制枪套越用越会与枪亲密无间,到最后就如同量身定制一般,非常合身。

Kydex的枪套,又是另一种风情。由于Kydex枪套都是按模具加热按压生产出来的,所以不似皮制枪套需要磨合期。买来即合身,马上就能用。若说缺点,Kydex枪套在拔枪和收枪的过程中的声响比皮质枪套更大。但考虑到Kydex的可塑性强,做工又相对简单,在价格上优势较大,所以相较于传统的皮质枪套更加受到消费者的喜爱和追捧。

选皮制的也好,Kydex的也罢,购买时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枪套一定要保护好扳机(全部盖住,但是不干扰),如若不然,可能有走火的危险;2)无论哪种材料,枪套都要够坚韧,可以让你单手收枪进套里。如此便不会由于拔枪收枪不够利索而带来不必要的危险;3)枪套要尽可能让枪更贴近身体。这样,不仅更为隐蔽,而且更为舒适。

弹匣套

Copyright William Duffer Photography

带枪不带空,弹药也随身。所以,弹匣套,同样必不可少。和枪套一样,弹匣套也有各种质地,可以根据自身喜好购买。除此之外,弹匣套根据装弹多少,一般分为双弹匣套和单弹匣套。当然,市面上也有较为夸张的可以装三、四个弹匣的弹匣套。弹匣套构造相对简单,功能单一,只要可以牢牢抓住弹匣,不妨碍取出子弹,我个人认为就ok。

今天,大致唠了唠隐蔽携带枪支时必不可少的配件。以上内容,仅代表个人意见,真正携带时,鞋舒不舒服得问脚。哪个腰带舒服,哪个枪套好用,并没有统一的答案。谨在此衷心祝愿各位看官早日找到适合自己的TA。

本期如愿扯完,下期跟大家聊聊CCW时锦上添花的配件。欢迎期待,不见不散!

挎枪走天下,你要懂点啥?

Daily carry rig, Copyright William Duffer Photography

1987年,美国佛罗里达州通过了全美第一个“shall issue”的隐蔽式枪支携带证件(Concealed carry, or carrying a concealed weapon (CCW))的条文(至于啥是“may issue”,啥是“shall issue”,两者在政策上有何区别,以后开单开法制进行时的时候,再给各位看官具体唠唠)。自此,美国隐蔽式枪支携带的新时代大幕开启。关于CCW,联邦政府并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由各州自规管。截至目前,除了8个少数地区外,在美国绝大多数州,只要居民达到该州政府要求,就可以获得隐蔽式枪支携带的许可证。具体法律问题,今天暂且按下不表,先说说如果哪天您万事齐备,准备持枪出街,应该做些什么准备。

上膛,还是不上膛,这是一个问题


对于从未持枪行走江湖的人来说,怀揣上了膛的家伙到处转悠,或许是个挺不容易逾越的心理障碍。尤其是现在新一代的手枪,一般不像老式手枪有可供持枪者自行操控的保险装置。如果子弹上膛,往往会让人有些肝儿颤,“万中有一,突然响了,对着裆下,来了一发。。。。”
这其实是对新一代手枪的重大误解。新式手枪的安全系数远远高于老式的设计。用枪的时候大可不必担心手枪由于磕碰而导致走火。只要持枪者谨记那条黄金定律:“除非你准备射击了,否则手指不要接触板机”,就一定不会有非人为的事故发生。
平日里带枪上街的目的,不是秀炫晒,而是为了遭遇突发事件时,在最短时间内做出回应。如果子弹不上膛,万一深陷危机,还要先花数秒上膛,方能做出反应。可是,往往事发紧急,千钧一发,成败生死就在这几秒反应时间里。一把没上膛的枪,反而有可能成了累赘。事后回想起,那一定是,曾经有一个救人救己的机会在我面前,我却没有珍惜。。。
需要提醒大家一点,子弹上膛多多少少会对子弹产生影响。再加上经常要退下子弹对枪支进行定期保养。久而久之,经常被推上膛的那颗子弹会有一些变化,例如:弹头出现前移或者后退。如果继续使用这种子弹,很有可能出现不必要的危险。在这里建议大家,如果有可能,可以将弹匣里的子弹定期进行循环。这样,更有利于保证子弹在弹匣内保持原有的规格参数。此外,最好每半年更换一次弹匣里的子弹。这样,不仅可以熟悉平时所携子弹的后坐力,更可以保障子弹不会因为长期携带而造成不必要的耗损。

左轮,还是半自动,这也是一个问题

Daily carry Copyright William Duffer Photography


左轮和半自动手枪在携带时各有利弊。前者由于一体式设计,且没有像后者那样的上机匣,从而可以在一些意想不到的地方发射子弹,例如口袋里,或者是紧贴在目标身上。是的,很多电影电视里,主角们克敌耍帅时,常常这么演。与此同时,半自动手枪在同样的条件下发射子弹,造成机械故障的比例会远远高于左轮手枪。
然而,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半自动手枪采用弹匣供弹,不仅容弹量远高于左轮,更有左轮可望而不可及的苗条身材。再加上转换弹匣的速度快,对于携带时越小越好,使用时争分夺秒的隐蔽式枪支携带来讲,优点自然而然地显现了出来。
出家门的时候带左轮还是半自动?这可是一个可以辩论三天三夜的话题。最简单的答案是:孩子才做选择,成年人俩都带着。就笔者个人而言,通常是半自动手枪为主,而左轮手枪为候补。双管齐下,两手都硬。

子弹,多少是多?

Glock 17 Gen 4 with fully loaded magazines Copyright William Duffer Photography


无论你是携带左轮还是半自动,要不要带上多余的子弹,如果带,带多少?也常常是一个让人烦恼的问题。
对于一把机械状况非常好的半自动手枪来说,除了人为失误造成的机械故障以外,弹匣的磨损,是另一个可以直接影响手枪使用稳定性的因素。一旦使用时发生故障,最快的解决方法就是整体换掉枪体内的弹匣。所以,对!一定要带上多余的子弹。
就容弹量而言,多带一支装满的弹匣,无形中就增加了一倍的容弹量。由此,笔者认为携带半自手枪时,至少要额外带一个装满的弹匣(笔者个人一般额外带俩)。
如果携带的是左轮手枪,虽然不会因为弹匣而出现任何机械故障,但容弹量终究是左轮的一大软肋。因此,笔者建议一般要带一到两个满容量的供弹器。这样,就能保证在突发事件中子弹供应有所保障。

尺寸,重要吗?


就像汽车,以及很多世间万物一样,枪支也有大小之分。枪身大小一般分为“full-size”,“compact”,“sub-compact”等几种。
“Full-size”容弹量最多,但有些人认为这种尺寸过大,并不方便携带。与之相对的,是“sub-compact”类的枪支,因其设计小巧而最易随身携带。但是往往因为追求小体积牺牲了容弹量,甚至影响到后坐力的控制。有人认为“compact”是集前二者之长的最优选择。事实上,带器大弹多的,还是小巧便携的,和携带者自身的情况有很大关系。对枪支的熟悉程度,对后坐力的掌控,穿衣戴帽的方式,都可以影响一个人携带哪种枪支更好。所以我并不认为这里有一个普世的答案。

       好啦,七七八八扯出一小篇,但关于CCW的话题,又何止这一点点。请各位看官稍安勿躁,下回接着聊。

新枪已入手,咋用才最溜? — 新枪使用保养指南

Cleaning setup, copyright William Duffer Photography

日落西山飞晚霞,过完背调刷完卡,背上新枪跑回家,潇洒!   
轻拆包装心如花,金属锃亮枪挺拔,忽见一地零件撒,吓傻!
莫要惊慌,莫要害怕,今天咱们就来说说新枪入手后的使用与保养。

能玩乐高就能拆TA
枪支的战地拆装(Field Strip)应该是每一位持枪人的必备技能。作为新手,首先要记住的是,在使用或长期保存枪支的前后都要检查一下零件。这样,便能在第一时间发现和替换过度磨损的零件,从而保证再次使用时,枪支能处在良好的状态。
    如果对所买枪械的型号并不熟悉,可以在买枪之时让店主展示如何占地拆装。往往在看过行家演示之后,自己动手时会更多信息。这种学习方式,比纯阅读文字说明要直观易学许多。

如果找不到人演示教学,必须自己摸索,那么,动手前请务必注意以下几点:

1)一定要确保枪是空的,一定要确保:枪是空的,一定要确保枪是:空的;
2)枪上的零件一般体积较小,所以尽量找个干净整齐的空间做拆装。在一地杂物里寻找零件容易导致血压上升,不利于身体健康;
3)保护眼睛,例如戴上抗击打能力强的眼镜之类。枪,尤其是半自动手枪,基本上都依靠弹簧的张力下组装,如有不慎,零件在弹簧的作用力下会鹰击长空,误伤枪主。一般的主弹簧的压力都在16磅以上,而零件只有几克重,那打击力度,如果不想余生在公海做海盗的话,操作时请慎重。
4)仔细耐心阅读说明书。
    现在的半自动手枪设计,一般无需任何工具即可进行战地拆装。所以,当你觉得哪个销钉就是不动,需要用锤子的时候,请重新阅读说明书。这极有可能是你拆装步骤错误导致的,也许只要把某个零件稍微搓动一下,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总之,做战地拆装的时候,蛮力不好使,伤枪也伤人。
    注意了以上几点,剩下的就是给枪一点耐心,给自己一点信心。咱能脚踩乐高,手撕宜家,这小小的一把枪,还是搞得定的。

润滑剂是TA最好的朋友
从最先进的CNC,到最普通的轴承零件,只要金属之间产生摩擦,就需要润滑剂。枪,也不例外。遥记得自己当年在靶场工作时,经常见人在使用新枪时遭遇卡壳问题。最简单的处理方法之一,就是把枪上点上几滴润滑油,往往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枪,在使用过程中不仅只有金属零件间的摩擦,还有子弹爆炸和燃烧过程中迅速产生的热量所带来的的损耗。润滑剂对枪,尤其是半自动枪是极为重要的。
润滑剂主要分为两大类:油(oil)和膏(grease)。
    润滑油,顾名思义就是液体油状,应用在零件上会四处流动;而润滑膏则是半固体质地,应用在枪体上,会老老实实在那待着。
    市面上润滑剂的品牌比较多,这里不一一介绍,购买时主要看个人喜好。润滑剂产品的广告营销噱头很多,非常唬人,什么这个特种部队,那个战术小组指定用品。但其实,我们日常使用大可不必追求这些名头。首先,民用枪支的耗损远不能和军用枪支的损耗相提并论;其次,民用枪支的使用环境比军用枪支的使用环境要优越很多。所以只要是市面上给枪支设计的润滑剂,润滑功能足够民用枪支使用,不用刻意追求品牌。

TA也需要洗白白
每次打完枪,要尽快清理。这样,不仅可以将残留在枪身里的火药燃烧残留物清理掉,更可以借此机会检查一下枪身的零件有没有其他磨损。
    枪店通常都有清理枪支的套装售卖。这些套装一般按口径区分,但如果下次购入别的口径的枪支,不需要再新买一个套装,只需把刷枪管的刷子换一下,就可以了。
    此外,有些套装里没有专门擦枪管的清理溶剂(solvent),需要额外购买。而有的套装声称自己是润滑剂和清理溶剂的2合1产品,个人认为,这种产品名头虽然花哨,使用却要慎重。因为,擦枪管溶剂是要将所有的残余物都抹掉,而润滑剂则是要让枪的零件在使用时更为润滑,两个目的相反的产品合二为一,势必会影响其中某种作用的发挥。不知各位读者是否也有同样的想法。
    最后,诚恳地建议一下,在保养时戴上医用的橡胶手套,因为清理溶剂有一定的腐蚀性,润滑剂通常也是原油提炼出来的化学物质,这样可以防止有毒物质不会从皮肤侵入体内。

子弹的学问
有位帅哥智者曾经说过,没有子弹的枪,不过是个高级镇纸罢了。而同一口径的子弹价格千差万别。以9mm子弹为例,从$0.17/发到$0.67/发都有。
    区别究竟在哪儿?
    一般在靶场里用的训练子弹,只要口径对,相对燃烧的比较干净,可以在靶纸上戳出窟窿即可,无需任何特殊功能。所以,大可以买一些便宜被称为range rounds, round nose 或是 full metal jacket(fmj)的便宜子弹。
    相较之,家防实操的情况下,就需要买一些 jacket hollow point(jhp)。这种子弹打出去的手感和fmj 无甚差别,但弹头采用了独特的空心设计,让子弹在打击目标时,可以更好地将能量传导入目标体内。此外,这种设计可以强迫弹头在打入目标体内时展开,从而更有效地破坏肌肉纤维组织。而且,因为把更多能量释放在了目标体内,就能减少多余能量误伤到目标身后的人或物品的可能性。更重要地,jhp 的类型设计多样,有的设计使用纯铜弹头,让子弹轻便,飞得更快,打得更有力度;有的设计在弹头中放入橡胶插件,让子弹打到目标体内时,更好更快的展开,从而提高打击力度。不像fmj那样千篇一律。所以, jhp 一般比 fmj 要贵不少。

今天简单聊了一下新枪入手后的使用和建议购买的配套保养产品。当然,这只是起点。希望以后有机会和大家深入探讨,共同进步,做更负责更优秀的gun owner!


子弹百搭,一枪多用,武器界之鼻祖,你不知道的左轮

枪店柜台上,琳琅满目的手枪背后,往往陈设着各色子弹。不知诸位看官可否思量过以下问题:手枪子弹种类虽多,但有不少款型类似,有没有一种手枪能配置多种子弹的?答案:大写的有!今天我们就来聊一下可以装填不同型号子弹的左轮手枪。

左轮手枪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很久很久以前(1830年),经典西部片里,牛仔们解救村镇,决斗杀敌,用的都是它。说它是武器届祖宗级神枪,并不为过。在左轮手枪出现之前,很少有机动性和可靠性双佳的设计。是柯尔特的派特森左轮手枪第一次把大容弹量,大杀伤力和可靠性联系在了一起。在此之前的手枪容弹量一般只有一发,而填装速度也是惊人之慢。难得有可以一次填装多发子弹的手枪,俗称胡椒盒(pepper box),不仅可靠性极差,杀伤力也明显不足。所以,派特森左轮手枪一经问世便解决了火力不足与可靠性差这两大问题。一时之间,洛阳纸贵。也正是从此刻起,左轮手枪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从淘金客的包里,到牛仔们的腰间,从约翰·艾德慕斯到佛朗西斯科·维拉,从圈地运动到两次世界大战的战场,左轮手枪几乎无所不在。

即便是几百年后的今天,市面上早已是半自动手枪的天下,左轮手枪仍有大量忠实拥趸,乃至许多国家的警察部队仍以左轮手枪为标准武器配备。

左轮手枪较之其他手枪的一大优势,就是子弹选择上的多样。这里的选择不似散弹枪那般有多种不同用途的子弹选择,而是能搭配各种不同型号的子弹。例如:一把口径为.375 mag的左轮手枪,就可以用.375 mag 和.38 special两种子弹。有的枪械师对左轮手枪的转轮稍加修改,就可以让同一支左轮手枪发射4种不同型号的子弹。虽然,这种枪并不适用于家防,但是在子弹使用上非常灵活。危急时刻,随手抓的不同子弹都能用,也能为使用者带来不少战术优势。

.357 mag vs. .38 special, copyright William Duffer Photography

左轮手枪的另一大优点,是其超高的可靠性,因为没有采用滑膛设计,使用者大可不必担心由滑膛或弹夹造成的机械故障。即使子弹由于种种原因未被击发,你也无需费力地清除卡在枪膛里的子弹,而只需再一次扣动扳机,下一发子弹就会自动转到击发位置,并被击发。这样,自然就为连续打击目标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也正是因为轮式弹仓的设计,左轮手枪上膛的过程要比半自动手枪简单许多。不像后者,使用者在上膛时要拉动,在弹簧压力下的上机夹填装第一发子弹,左轮手枪只需把弹仓推入枪体内便可以开始射击。

当然,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以今日之眼光看,左轮手枪势必有大量劣势。

其中,最大的问题和左轮手枪的弹仓设计直接相关。正因为左轮手枪采用了轮式弹仓的一体式设计,子弹的数量有限,在处理突发事件时,会由于容弹量低而处于火力劣势。同时,轮式弹仓在子弹填装时比半自动手枪要慢许多,更容易让目标有机可乘。

另外,老式的设计没有更好地考虑人体对后坐力的吸收。对初学者而言,成功控制左轮手枪的后坐力比要控制半自动手枪的后坐力比起来难上不少,由此,使得对目标的打击不够精确。

最后,左轮手枪一般无法像半自动手枪一样安装照明系统。因此在家防之时,使用者如果要去做搜查,就要一手持枪,一手拿照明系统,远没有把照明系统和枪捆绑在一起使用那么方便。

照明系统也是家防时要考虑到的配件之一,copyright William Duffer Photography

当然,左轮手枪的利弊远远不止我们今天谈到的这些,以上只是我想请大家在挑选家防左轮手枪的时候要注意的一些问题而已。我们今天就扯到这里吧。

好马还需好鞍配,霰弹枪实用配件指南

书接上回。填完了4473,通过了背景调查,清空了荷包,欢欢喜喜地把选中的散弹枪拿回家,高兴之余难免会有个问题:然后呢?新入枪坑的初学者怎么才能让自己的散弹枪在突发事件里发挥最大作用?有啥厉害的+武力值+buffer+外挂的小道具?我们今天就来扯扯这个吧。

散弹枪的优点
先复习一下散弹枪的优点。首先便是火力猛。虽然没有像影视剧作里那样百步之外血溅八尺那么夸张,但是枪械业界普遍认同:近距离内(1-25码)与一般的手枪和卡宾枪相比,散弹枪的杀伤力相对较高。原因很简单,散弹枪的子弹——散弹,顾名思义是由多个弹丸装配组成的,拿警用的Federal Premium LE with flightcontrol wad 00 Buckshot来讲,子弹由9个33克的铅弹组成。子弹在近距离内(5-15码)可以将9个铅弹全部打入目标。相比之下,手枪和卡宾枪的子弹一次只能将一个弹丸射入目标,同样的打击力度,散弹枪的威力显而易见。


其次,散弹枪的子弹非常多元化,有专门打鸟,打飞碟的Birdshot;有可以用来家防的Buckshot;还有可以打击相对远程(100-150码)目标或者狩猎大型猎物的Rilfe Slug,甚至可以发射致命性较低的子弹,例如警用的沙包弹等等。此外,因为大多数散弹枪没有采用弹夹的设计,所以在使用的过程中,使用者如果愿意可以根据情况随时轻松的调整子弹的种类。这是一般的手枪和卡宾枪不可比拟的。
更重要的是,由于散弹枪的机械构造相对于手枪和卡宾枪要简单(尤其是泵动式,就是所谓的pump-action),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故障的几率较低。即使出现了故障,也可以相对简单地排除,而不似手枪和卡宾枪那般繁琐。

散弹枪的缺点
人无完人,枪无完枪。散弹枪的缺点同样显而易见。特殊的弹仓设计让散弹枪给人一种活力不足的感觉。一般打猎用的散弹枪,弹仓里只有4发的容弹量,就算是专门为军用设计的散弹枪,最多也不过是7发子弹而已。也许4-7发子弹的容弹量在战场上应该够用了(狩猎法也对枪支的容弹量有规定),然而我还是觉得在家防的时候,子弹量和心惊肉跳的程度是成正比的。
其次,后坐力太大,是散弹枪往往让初学者敬而远之的另外一个缺点,一次要把那么多弹丸从那么长的枪管里推出去,自然少不了在弹壳里多放一点火药,而爆炸产生的爆发力虽然成功地把弹丸推出去了,然而它也会把那个叫后坐力的反作用力狠狠地推到使用者的肩膀上,如果持枪姿势不正确,散弹枪的后坐力很可能对使用者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
单就泵动的散弹枪而言,虽然机械构造简单,但由之而来的也是对使用者的熟练程度有相对高的要求,毕竟每一发子弹从上膛到退弹壳,甚至排查故障都需要使用者手动完成。相对于利用后坐力上膛、退弹壳的半自动散弹枪,或手枪、卡宾枪,使用者需要更加熟悉泵动散弹枪的使用方式。

配件

居家必备类
好在,散弹枪看似在使用上有难点,但初学者们却不需要对其望而却步。因为,有一些配件,可以很好地帮助使用者更流畅地操弄散弹枪,并在突发情况下最大限度发挥枪的威力。


如前文所述,供弹量是散弹枪的一大问题。针对此,使用者们可以在枪身装一些侧鞍携弹装置(side saddle shell carrier)。这样虽然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容弹量问题,但可以把枪体的载弹量最大化。这样一来,只要在射击过程中有计划地对弹仓实行填装,还是可以保证对枪的火力供应。
除了在枪身上装侧鞍携弹装置以外,还可以对弹仓进行扩容。市面上有很多加长弹仓(magazine tube extension)。加长弹仓的子弹增加容量从一发到数十发不等。值得注意的是,就家防而言,加长容弹仓的数量太多,会直接影响到整个枪体的大小及重量。而且,有些加长弹仓的机械构造比较复杂,如果在使用时有机械故障发生,则可能会造成在排查故障时浪费更多的时间。
后坐力的问题,则可以通过对枪托的改进而改善。笔者个人认为,市面上的散弹枪枪托对华人来讲并不很适用,因为它们的总长度通常过长。因为,我们东亚人种的体型相对于欧洲人种而言,稍微小一些,所以在使用原厂枪托的时候总会有一点被抻长的勉强感。我一般会把枪托改为青少年用的枪托(youth stock),这种枪托会比成人枪托短大致两英寸,使用起来可以更好地控制枪身。而且,在装弹和退弹壳过程中不会产生那种抻着脖子,够不着的感觉。只要控制好枪身,加上正确的持枪姿势,就能更好的控制后坐力。
另外,选择正确的子弹也是控制后坐力的关键。一般来讲,Birdshot后坐力相对较小,但是打击力度不够。而打击力度大的Rifle Slug不仅会造成误伤,后坐力又相对过大。一般的Buckshot虽然中和了Birdshot和Rifle Slug的优点,但是对初学者来说也许还是后坐力过大。我建议大家在买子弹的时候选择减小后坐力的子弹(reduced recoil)。其中之一,便是前文提到过的Federal Premium LE 00 Buck Shot with Flightcontrol Wad。

锦上添花类


还有一些配件,虽非必需,但能大幅提升使用体验。其中之一就是照明系统。众所周知,多数入室抢劫都是发生在晚上。照明系统,尤其是强光照明系统可以帮你在第一时间内确认目标,厨房里打碎的盘子和嘈杂声是因为有坏人闯入,还是自家的小狗跳上了橱柜?有了照明系统,你就不用在屋子里到处找灯的开关了。强光照明系统更能让目标暂止丧失夜视能力,从而可能一枪不发,把坏人从家里赶出去。这种照明系统一般会把枪管下面的枪托换掉,而且照明系统本身对后坐力也有一定的抵抗力,所以不会因为实弹练枪的反复使用中被损坏。

图为Remington 870 police magnum front rifle sight, copyright William Duffer Photography, 2020


其二,像来福枪一样的瞄具(Rifle Sights)。一般散弹枪的瞄准系统只有一个豆子大的原点而已,而散弹枪装上类似来福枪的瞄具,可以让你有机会更精准地打击目标,避免误伤。


此外,就是枪带。枪带可以让使用者轻松将散弹枪挂身上,而且能帮使用者控制枪口位置,避免让枪口来回乱晃,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散弹枪的体型和威力,经常让人望而生畏,但是,正确的使用,正确的配件选择,正确的持枪方法,加上多多练习,不需很久,谁都能自如地扛起这把大枪,保卫自己的家园。

好了,今天就扯这么多吧,咱们下次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