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要聊的这个题目,我思考良久。这个话题不仅仅涉及历史文化、法律沿革、社会思潮,还很难与党派政治和意识形态脱开关系,绝非能在寥寥数语中掰扯清楚。这是我迟迟没有落笔的原因。但是,最近在这个国家正上演的种种乱象,让我回忆起了近些年发生的一些事件。关于华人拥枪的必要性,我不吐不快。
今天,我们不说政治,不谈法理,不扯任何虚头巴脑的理念和理论。我们只聊关乎日常生活的大白话道理,那些无需争论,你我一眼即能明白的common sense。
在美国的亚裔人口约占美国总人口的百分之七,而华裔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一。亚裔,尤其是东亚裔,经常被人称为“模范少数族裔”。和许多赤手空拳来这个国家奋斗打拼的移民一样,一代又一代的华人们通过自己的勤勉聪慧、踏实上进,在这里站稳脚跟,实现着自己的美国梦。与此同时,受到内敛自持的儒家传统文化影响,华人们大多不爱惹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是我接触的华人群体里很多人的信条。的确,势单力薄,生活在异国他乡的我们,想改变美国主流社会岂不难比登天?有时候吃点眼前亏,自己咬牙忍一忍,事情就过去了,继续闷头苦干发大财,才是正经。
然而,在我看来,正是这些在许多情况下可以说是过分的容忍,给不少人造成了一种华裔人善好欺的感觉。
是祸躲不过,公平也有度
你不惹事,事也找你。一味依靠躲避,并不能带来100%的安全。犯罪分子不会因为你高高挂起免战牌,就停止对你的伤害。所以,不惹事之外,还要有不怕事的底气。
公平公正,是我们每个人对社会的诉求。但是对公平的追求,不该是在关键时刻手软的借口。紧急情况下,保护自己的人身财产安全应是第一要务。这种时刻再做道德辩论心慈手软,就会陷自己和家人于更大的风险。入室抢劫的犯罪分子,或许其目的只是偷东西而已。但是当他面对着你我,或者是家里的老人和孩子的时候,我们并没有时间做全面评估来选择最小伤害能达到目的的手段。如果是我,我会毫不犹豫选择用压倒式的武器和暴力来对待这些正在威胁我或者是我的家人的那些犯罪分子。所以,这个时候,你手里的最好选择不是菜刀,不是棍子,不是电锯,不是开水,只能是枪!我希望,而且相信你也会做出与我同样的选择。
枪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枪是万万不能的
在美国,即使是最深蓝的地区,如加州、纽约,麻州等等,其居民都一样享受着宪法第二修正案的权利。为什么我坚定相信无论身处何地的美国华人都该行使这份宪法赋予的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而拥枪呢?数据是最有力的证明。根据homeland security digital library的数据,美国各城市警察的平均反应速度大概在18分钟左右。根据Jacksonville State University 2013年的学术报告,以入室抢劫为例,犯罪分子的犯罪行为通常为1分30秒到12分钟之间。而美国最高法院在1981年的Warren V. District of Columbia案卷中进一步说明警察作为执法者,没有保护民众个体安全的义务。与此同时,武器在私人之间买卖,虽然是基本人权,但也是一把双刃剑,心怀不轨的不法之徒往往也可以通过非法渠道得到枪支。
换句话说,犯罪分子很有可能拥有枪支。而就算你在第一时间内报警,警察也很难在犯罪分子施行犯罪的同时到达现场,警察也并没有义务保护你的个人安全。
那么,保护我们个人安全的责任就结结实实地落在了我们每个人自己的肩膀上。作为经常被视为胆小怕事的华人群体,自然就多多少少就会成为一些犯罪分子眼里那最理想的目标。但是如果有越来越多的华人自己也拥有武器,并不惮于使用武器。一来二去,就能抹掉胆小怕事的刻板印象,不让那些犯罪分子觉得华人群体是任人宰割的羔羊。这样,无论是有针对性的预谋犯罪,还是看到华人才想下手的机会犯罪,都会大大降低。
华人有一句老话: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美国这个大熔炉,自由民主不假,但同样也鱼龙混杂。我们华人不应该再软弱下去了,对待那些视华人为犯罪目标的罪犯,我们应该坚定地拿起武器保护自己。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坏人来了,迎接他们的那是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