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环境问题

后·黑命贵时代, Assault,battery,robbery,vehicular burglary, riots只要有左派斗士们出没的地方,犯罪量就会激增。

由于social justice worrier们不懈的努力,终于让政府的执法机构成了不能有效行使执法权的摆设,直接导致犯罪成本大幅度降低。

针对个人的犯罪行为多属于crime of opportunities,也正因为这些犯罪种类的随机性比较强,我个人认为只要稍加注意,就可以最大程度的提升对自己的保护。

提起自卫防身,尤其是在美国,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买枪,买子弹,有枪的人,可能会想申请一个CCW,等等等等,以前我也和枪店的朋友闲扯淡的时候聊起同样的话题,无外乎就是几个大老爷们儿聊聊什么枪好用,什么枪更合适,聊天嘛,就可以天南地北的聊,只要有想象空间,就没啥梦不能做的,每个人在自己的盗梦空间里,都可以是顶着主角光环的英雄。

那么枪真的就是一个万能答案吗?当然不是。学过卫生学的朋友曾经和我提起过:预防疾病,要比病后治疗更为划算。同样的道理,预防犯罪,肯定要比与犯罪分子发生冲突更划算。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在日常生活的环境下,我们怎样通过自己的一些很简单的做法来最大程度的预防犯罪行为。

“Pay attention to your surroundings.”

虽然我忘记了是谁第一次这么提醒我,但我在这里把他送给你。

situational awareness(对自己所处环境的正确认识,和分析),往往可以成为我们保护自己的第一屏障。

Jeff Cooper,著名实用枪械技术学校Gunsite Academy的创始人,首先提出了用颜色编码来表达环境信息,颜色以环境的严峻程度排序为:白,黄,橙,红。

1. **白色**:在白色状态下,你是不知情和放松的。通常情况下,你对周围发生的事情毫不知情。这也是大多数人进入的状态,然而,当他们在公共场合刷手机,看视频,聊天也会处于这种状态。白色状态基本上是没有准备好如何应对突发情况。

2. **黄色**:在黄色状态下,你是放松的,但同时也意识到周围的情况和人。你对周围发生的事情保持着一定的警觉。这是日常生活的最佳状态,应该是你警觉度的基础。处于黄色状态可以让你在威胁出现时快速做出反应,因为你不会感到意外。

3. **橙色**:在橙色状态下,你已经意识到潜在的问题。尽管可能什么都没有发生,但它已经引起了你的注意,并让你提高了警觉。如果你在这个状态下受到攻击,你的反应速度会更快。你已经看到了可能的问题,并已经开始寻找解决方案。你的思维会运行一系列可能的假设情景,同时为自己考虑各种选择。

4. **红色**:在红色状态下,你已经准备好应战。这并不意味着你立即袭击某人,但你一触即发。在这种状态下,你已经做出了一个决定,即你已经准备好并愿意进行反击。

在他的理论中,没有人应该身处白色环境,因为没有100%的安全,四周环境的安全性永远是只是相对的。

另一个极端当然就是红色,只要不是身处战区或者例如纽约,洛杉矶,芝加哥,费城这种驴党扎堆,左派横行,非法移民赦免区的大城市,在通常情况下,我们也用不着步步为营的走在大街上。

所以,大多数时候,我们生活的范围内,周围的环境往往处于黄色和橙色之间。

ID the threat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怎样才能分辨出谁/什么是我们身处环境中的威胁?

你有没有过那种:总觉得哪里有点不太对劲的感觉?实际上这就是我们的动物本能。这种本能让我们可以意识到周遭环境中对我们潜在的危胁。

比起这种近似玄学的“第六感”,还有的就是理性的对周围环境扫描的过程。我在学习tactics的时候,往往被提醒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look for the hands,the hands kill,看着手,因为:手,是致命的。

他人是无法看见那支揣在口袋里的手,更看不见手中攥着的是车钥匙,还是一支上了膛的手枪。

身后呢?

不像一般的食草动物,人的正常视野范围只有自己面前的180度,其中135度为最佳感知范围,也就是说每时每刻,我们都有一个将尽225度的视觉盲区。

而往往我们在视频上看到对被害者的袭击,大多数进攻的起始点都是缘于这225度的盲区内。

我们可以做的,也是最实用的,就是经常回头来扫描一下身后,看看是不是有可疑的人。

当然较有局限性的视觉来说,我们也不要忽视听觉。例如:是不是急促的脚步声越来越近?是否自己的身后有呼吸声逼近?这些都可以是威胁逼近我们的具体表现。

avoidance

“避之不及”通常形容有些往往人们希望躲开的事情。

我们可以把他解释为:绕行,或避免接触。

例如:在上下班的路上,眼看着前面一个路口有个疯子在自说自话的对着空气骂人,情绪激动,这种情况下你会怎么办?如果是我,会选择走到马路另外一边绕开他。

过马路绕开,不仅给了自己更多的反应时间,也直接把我们和前面那个有可能制造麻烦的人中间进行了物理隔离。毕竟,对于面前这个potential threat来说,过马路也是有成本的。

有些问题也可以问问自己:

晚上出门,僻静处一个黑灯瞎火的停车场,是不是最佳的停车环境?出去旅游,应不应该在去一些人至罕见的地方?当然,芝加哥的街头,三藩市的parking garage,即使是光天化日之下,可能也要多问上自己几句。

Time + distance = life

这是当年老师刻在我心理的一个简单的公式。

这里说的时间,是我们反映的时间,越早发现威胁,我们越可以为自己争取到更多的时间做出反应。当你听到自己背后急促靠近的脚步声时,往往留给自己反应的时间就已经不多了。

距离,是另外一个要素,这里我要加上一个barrier,就是各种各样在我们自己和threat之间的物理隔离。

我不是说咱们每天背着个大石头墩子逛街。就像前面上班路上的例子,一条马路,一堵墙,一个屏风,甚至是高光手电射进他们眼里的光,都足够做到减缓进攻速度,给我们争取更多的时间做出正确的判断。

fight or flight

哈姆莱特问过一个在哲学和文学交叉点上的问题:to be or not to be? 同样的,我们在受到威胁的情况下,也需要做个决定:to fight or to fleet? 打?还是跑?

如果我可以给一些建议:三十六计走为上。永远不要低估对方给你制造麻烦的决心,也永远也不要高估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可以离开,那么最狼狈的落荒而逃也要比最英勇的殊死搏斗强上一百倍。

当然,在没有选择,只能一博的情况下,我们也要学会面对。

对于自卫防身来讲,枪只是一个工具,正确的使用,可以提升我们自己抵御外界威胁的能力。但正确使用枪支的方法不仅仅限于每周去靶场戳戳纸而已,战术,处理紧急情况的方法等等等等都需要我们系统的学习。

枪,也绝对不是唯一的武器,这个咱们可以以后慢慢聊。

我在很多年前,就听说过这么句话:the best gun fight, is the one that never happened. 从未发生过的枪战,才是最好的枪战。

这话听上去像个深山古庙里老和尚说的罗圈话,但随着自己年龄的增长,我逐渐明白了这句话的意义所在。

枪,就像个灭火器一样,不到最后关头,尽可能不要用,开枪自卫后连带的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肯定是你我都不愿意承受的。如果我们可以及时发现那些可能对我们不利的事情,那么我们很有可能就不会给自己造成那种身处险境,最后只能用枪来保护自己的情况。

今天和大家简简单单的聊了一下战术环境问题,看我节目的各位中藏龙卧虎,肯定不伐个中高手,还请各位不吝赐教。

那咱们今天就聊到这里,谢谢来到木仓说,咱们下回再聊